六层楼被强拆,确认违法就能获赔?法院为何这样判?
浏览次数:36 分类:拆迁常识
导读:在征地拆迁领域,房屋被强制拆除是极为敏感且激烈的矛盾点,尤其是当涉及一栋六层楼的拆除时,其中的复杂性和重大损失可想而知。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案例,剖析法院在面对强拆后的赔偿问题上是如何做出判决的。
案件回顾:六层楼被强拆,损失巨大。
2020 年 4 月 10 日,河南省荥阳市 A 村村民张某的六层楼房被当地镇政府强制拆除。这栋楼是张某在 2004 年 12 月 30 日取得“用地许可证”后建造的,后因当地修建地铁六号线被纳入征收范围。由于张某与镇政府在补偿标准上未能达成一致,房屋最终被强制拆除。
张某在房屋被强拆后,第一时间提起了诉讼,请求法院确认镇政府的强拆行为违法。经过法律程序,法院最终确认镇政府的强拆行为违法。然而,张某在后续申请赔偿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于是委托了拆迁律师代理案件。
律师办案思路:明确赔偿诉求,依法维权。
拆迁律师接手案件后,迅速梳理了案件的关键点。镇政府的强拆行为已经被法院确认违法,因此镇政府有义务对强拆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拆迁律师帮助张某提出了具体的赔偿请求,包括房屋价值损失 9,871,280 元、装修损失费 500,000 元、房屋搬迁补偿 2000 元等,总计 10,369,727.50 元,并向法院起诉要求镇政府履行法定赔偿职责。
镇政府的辩称:房屋存在违规,部分诉求不认可。
镇政府在诉讼中辩称,张某的房屋存在以下问题:
超过用地许可证记载的建设期限和面积,不符合建设部关于建设农村住宅的规定。张某将自家宅基地作为商用地开发,并将部分房屋出售给他人,属于违法行为,房屋应予没收。对于张某提出的搬迁费、奖励费等费用不予认可,只同意按照当地相关征拆安置补偿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补偿。
法院判决:调查后作出赔偿决定。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认为: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其房屋属于合法财产。同时,被告有权提供不予赔偿或减少赔偿的证据。
本案中,双方所举证据均存在不足,无法认定张某在案涉楼房中所享有合法利益的具体范围,以及其家庭中过渡人口情况等主要事实。张某主张的房屋价值损失和装修损失,需以有效证据排除房屋系违法建设为前提。而镇政府作为赔偿机关,同时也是认定违法建设的法定机关,其应继续进行调查落实。因此,法院判决镇政府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内,针对其违法拆除房屋的赔偿事宜作出相应的行政赔偿决定。
案件分析与启示:
确认违法≠自动获赔:虽然镇政府的强拆行为被确认违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张某一定能获得赔偿。法院在判决时,仍需对房屋的合法性等关键事实进行调查和认定。这提醒被征收人,在面对征拆时,必须确保自己的房屋手续齐全,这是获得赔偿的基础。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法院在本案中没有直接对赔偿金额作出判决,而是要求镇政府进一步调查后作出赔偿决定。这是因为司法权和行政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法院的主要职责是判断纠纷的是非对错,而行政机关则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和事实调查。法院不能越俎代庖,代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
律师提醒:证据是关键,专业律师助力维权。
该案充分说明了证据在征拆维权中的重要性。被征收人在面对征拆时,应提前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如房屋的产权证明、用地许可证、建设审批文件等。如果对证据的收集和使用存在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专业律师能够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被征收人正确识别和运用证据,制定合理的维权策略,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聂荣律师_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