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维权指南 / 拆迁百问 / 遇到强拆时的4个应对方法!
返回

遇到强拆时的4个应对方法!

浏览次数:742 分类:拆迁百问 分类:维权指南

【黄金法则一:读懂强拆合法性】

强拆无儿戏,没有谁能够说强拆就强拆。如果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强拆的前提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县人民政府针对房主作出了征收补偿决定,且补偿决定已经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确认合法有效,或者六个月内未经复议、诉讼而具有执行力。

如果是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强拆的前提是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房屋作出了责令交地决定。同样责令交地决定已经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确认合法有效,或满6个月非诉确定执行力。

只有前述两种情形下的强拆,才是合法强拆。反之,则属于非法强拆,被现行法律规范、国家政策明确禁止。强拆行为人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为其违法行为埋单。

【黄金法则二:及时报警,以暴制暴不可取】

征收补偿安置归根结底是一个财产纠纷,完全可以通过博弈论协商解决争议。如果面对非法强拆时以暴制暴,轻则被治安管理处罚,重则触发刑事责任身陷囹圄,不但破不了强拆危局,还可能留给家人和自己无尽的懊悔。

因此,当非法强拆行为发生时,房主需要克制一时的激愤心情,不与拆除施工人员发生正面冲突,及时报警理性应对。

报警的意义在于:人民警察不但有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不受侵犯的义务,其出具的出警记录等材料还能帮助房主获取和固定证据,为后续救济行为提供证据支持。

有的被征收人可能会顾虑警察不作为。实际上,公安机关执法的相关法律规范相对完备,对于公民报案,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并制作受案登记表,及时调查处理,制作受案回执单并交与报案人。

如果公安机关不出警,或者出警后不依法进行处理,则构成违法不作为或不当履行职责,报案人也有依法救济的路径。

%title插图%num

【黄金法则三:保留证据是关键】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收集、保留好证据,证明强拆前房屋的原貌、强拆的经过,就可以做到事后“追责”而非事中“拼命”。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前将房屋原状进行清晰的摄影摄像:一要对房屋由远及近拍摄进行全景拍照,反映大体轮廓、结构构成、具体位置(可找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构筑物作为参照);

二要对房屋内部结构、室内装潢等逐一进行完整拍摄,注意细节呈现,以便通过视频、照片高度还原房屋室内、室外的实际情况,在后续诉讼、赔偿环节更好地估算财产损失价值。

②提前将房产证件和其他贵重物品、高价值物品、非日常生活用品的财物以及相应的购买凭证进行转移。

实践中的非法强拆赔偿案件,往往原、被告双方都不能充分举证证明财产损失情况,法院只能结合原告主张、在案证据以及运用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等判定赔偿范围、赔偿标准。

像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桌子、柜子、沙发、床、茶几等合理的日常生活用品赔偿通常能得到支持,而像价值较大的金银珠宝、古董、玉玺、珍珠、玛瑙、青瓷、现金、黄金、银元、字画、文物等非日常生活用品的财物,除非房主能够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这些财物在拆除现场客观存在以及各自具体价值,一般很难得到支持。

③强拆过程中,应当在房屋周围距离适中的隐蔽处,对强拆经过、强拆现场进行拍照录像,拍摄内容涵盖人员规模、挖掘机械数量、被拆迁房屋正在遭到毁坏性拆除等画面,并应重点特写穿着制服的人员、现场指挥的人员、能识别身份的征收搬迁实施人员、现场车辆的车牌号等,尽可能高度还原强拆行为的主体、经过。

④前述摄影摄像要能够反映拍摄时间,一方面可以将拍摄设备设置好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在拍摄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报纸、新闻等信息来证明,还可以通过使用一些APP来固定拍摄时间、地理位置,越系统、越全面越好。

在线客服x

客服
微信

关注微信 x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