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岂能被巧妙包装?误拆=强拆?碰上这事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184 分类:法律法规 很多所谓的“误拆”这种奇葩手段,多是为强行推进房屋拆迁进度,且不谈背后是否涉及一些说不清的利益关系,就误拆而言,是明显的避重就轻,以此助长在房屋拆迁领域的一些不正之风。 广大被拆迁人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对于这种不正常的房屋拆迁流程以及行政违法行为应该积极投诉举报,甚至可以利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那误拆都有哪些方式,又该如何面对呢? 1、行政机关故意“误拆”。 故意“误拆”是可以理解为违法强拆,这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行径。通过我国司法实践操作中,这种解释或辩解,法庭通常不会采纳。既然这是一种违法行为,被征收人碰到这种事情,毫无疑问需要通过法律诉讼方式来为自己讨回公道。 2、施工方为了尽快完成拆迁而故意“误拆”。 行政机关不知情且没有授意的情况下,施工方为了尽快完成拆迁事项,明知被误拆人的房屋不应拆除而故意以“失误”进行拆除。 拆迁律师提示:地方行政机构与具体执行房屋拆迁的机构通常会签订相关合同,甲乙双方责任与权利规定明确,双方按照合同条款执行即可。所以,被拆迁人可以委托专业征拆律师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向地方行政机构来追责。 拿误拆说事儿,从法理方面来看,是基本站不住脚的。被征收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利益。 换一个角度我们来看,如果违法强拆只是用误拆来打掩护,这种典型的行政违法情况,也是可以在维权过程中主张权益追偿。如果在误拆、违法强拆的过程中,造成被征收人家庭成员伤亡的,必须追究对方刑责。如果被征收人总是示弱,这类房屋征拆乱象还会不断发生。 那么又该如何避免被“误拆”? 1、提前留存证据。 房屋拆迁的时候,征迁方与被拆迁人由于在补偿方面没有谈拢的情况下,被拆迁人应该提前整理好相关证据,如果有类似影像资料的证据,一定要做好公正且将这些电子类证据固定住,以防对方采取一些暴力手段销毁证据,从而对被拆迁人造成不利。 为了尽可能防止所谓误拆情况的发生,房屋内一定要24小时留人,夜间不要熄灯,形成一种正常居住生活的状态,不给对方留有任何下手的机会。 2、尽快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这一点,大家都能想得到,但是不知如何实施。维权需要证据,必须以客观事实作为维权法理依据。如果自身已经受到某些损失或存在权益被侵害的风险,应该先进行报警备案。这样也可以在维权方面留下一些外部证据,通过寻求律师的法律援助,依法依规执行诉讼程序,这样房屋就因为进入诉讼程序而临时保全,合理进行权益主张。 另外,法律维权注重时效性,一定不能耽搁时间,以免错过最佳维权时机。 上一篇: 这份临时用地政策问答请收好!临时用地要支付临时使用土地补偿费! 下一篇: 同地不同价,补偿到底拿多少钱才合理?